涟水县介绍(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

2022年,涟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37亿元,人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260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2亿元。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涟水县
外文名
Lianshui County
别 名
安东
行政区划代码
320826
行政区类别
县
地理位置
江苏省北部、淮安市东北
面 积
1677.47 km²
下辖地区
4个街道、12个镇
政府驻地
涟城街道
电话区号
0517
邮政编码
223400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81.82 万 (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
五岛湖旅游区、今世缘旅游景区、涟水百花园
机 场
淮安涟水国际机场
火车站
涟水站
车牌代码
苏H
地区生产总值
700.37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涟水县境在夏、商、西周时期,为淮夷聚居之地。东周春秋时,属吴。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属越。周慎靓王九年(前306年),楚灭越,属楚。
秦时,县境属东海郡。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淮浦县,属临淮郡,此为涟水建县之始。
新莽时,改淮浦县为淮敬县。东汉时,复称淮浦县,属东海郡。
三国时,淮浦属魏,划归广陵郡,西晋因之;东晋初元帝时侨置江南。
南北朝时,南齐建元二年(480年),以东海郡属冀州,称北东海郡,侨治连口,并于北境置襄贲县,此为襄贲侨置涟水之始。南齐建武二年(495年),省淮浦县,自此淮浦之名不存。梁时,襄贲仍隶北东海郡。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北东海郡为海安郡,襄贲属海安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为州,以襄贲县属海州;隋开皇五年(585年),改襄贲县为涟水县,因境内有涟河而得名,涟水之名始见。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涟水属东海郡。
唐初,改郡为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涟州,在县境北15千米分置金城县(城址在红窑金城村),州治涟水城,辖涟水、金城二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废涟州,并省金城县,以涟水县属泗州。唐总章元年(668年)改属楚州,唐咸亨五年(674年)还属泗州。唐乾宁二年(895年),杨行密袭取滨淮诸州,涟水属杨吴,后属南唐。后周显德四年(957年),涟水属后周。
宋初,涟水县属泗州,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置涟水军,属淮南东路;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仍为涟水县,隶淮南东路楚州;宋元祐二年(1087年),复为军。南宋时,涟水成为宋、金相争要地,时而属宋,时而属金。宋景定三年(1262年),涟水军改为安东州。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安东州归附元,改立涟州,旋复称安东州,元至元二十七(1280年)年归山东路,元至元二十九年(1282年)改隶淮安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安东州为安东县,属淮安府。
清因明制,仍称安东县,属淮安府。
民国三年(1914年)1月,废府存道,因与奉天省安东县同名,复称涟水县,属淮扬道。民国十六年废道,由省直接管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江苏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全省分13个区,涟水属十一区(淮阴区),此后,全省行政督察区多次变更调整,涟水先后属第八区、第七区、第六区、第七区,除第八区为东海区外,余属伪江苏省公署徐州办事处、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伪淮海省淮阴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涟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是年10月,成立河东办事处(亦称河东行署、涟东行署),辖原涟水县盐河以东的四区、六区和七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河东办事处与涟灌阜办事处合并成立涟东县,划归盐阜区。是年5月撤淮阴、涟水两县建制,成立淮涟办事处,12月撤销,恢复涟水县建制,属淮海区。
1950年6月,涟水、涟东两县合并为涟水县,属淮阴专区。1970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地区,涟水隶属淮阴地区。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涟水县隶属淮阴市。2001年1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涟水县隶属淮安市。
淮上明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