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拯、吴晓波、罗丙志(从左到右)在“会展经济 顺德有约”论坛上畅所欲言 罗湛贤摄

顺德制造业携手汉诺威,将对中国的会展业发展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罗湛贤摄
“德国人做事跟中国人不一样,他们比较保守,对一些困难的谈判,他们会做很多前期调研。所以我们跟德国人很难马上成为朋友,但是一旦双方建立起信任,就是一辈子的朋友。我觉得顺德人依靠自己的实力与智慧,与汉诺威会展业发生关系这个方向是对的,能很稳地走下去。”商务部投促局德国中心副主任汤拯在“会展经济 顺德有约”的对话论坛上,对顺德区政府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签约,填补中国专业性工业博览会空白一事给予了高度肯定。
在万里之外的德国汉诺威,中德合作再掀新篇章,继由佛山市发起的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宣布成立后,佛山市顺德区政府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作为国际知名展会运营商,今后汉诺威公司将为潭州国际会展中心的运营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并派出高层管理人员协助和支持会展公司的决策和管理。从民间到政府层面,对这个跨越万里的合作有哪些期许?在全球关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这个合作将为广东乃至中国的制造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商务部投促局德国中心副主任汤拯、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广东省贸促会副会长罗丙志、顺德区委副书记、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主任刘怡借“会展经济 顺德有约”论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顺德打造东方版“汉诺威”
因为强调专业性和国际性,广东(潭州)国际会展中心不仅可以在规定时限内交由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打理,还可以按照汉诺威展览公司的标准,在万里之外举办一场东方“汉诺威”式的工业展览会。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顺德所推崇并为之努力的展览会模型,将成为新的会展经济增长点,他个人看好这种商业模式在顺德实现爆发。
吴晓波认为,顺德区政府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签约的意义远大于对高新产品的关注。“我第一次去顺德是1991年左右,当时这个珠三角‘四小龙’就让我为之一振,这一次的签约可以看做是顺德抓到了一把好牌,一个地方有没有机会来做一个会展经济,我认为第一可能跟产业有关。这种工业展会理论上讲,广州比顺德有更大的机会,因为广交会已经有一百多届了,经验丰富,但是大家看到,交易会模式已经落后了,现在很容易被互联网替代,但是展览会模式可能会有空间。因为“工业4.0”应该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欧洲、中国最重要的一个经济概念,而且习近平总书记也讲到未来中国将推进供给侧改革,主要在供给端、制造端实现突破,其中制造业行业要努力实现‘2025’计划,所以利用展览会可以给此类经济活动提供专业的辅导及支持。”
吴晓波表示顺德跟汉诺威签约属于“无中生有”,但又切合实际。因为这样的工业展览会,如果没有一个专家来引导的话,一般人根本就看不懂,需要专业人士来讲解。“展览会模式我认为在未来很可能是新的会展经济增长点。第一我觉得顺德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基本牌,第二我认为有这样的一个超前的观念来引导,所以我非常看好未来的这个商业模式进入顺德,毕竟人进来了,基础进来了,钱进来了,这个模式不发展就没天理了。”
吴晓波表示,被汉诺威展览公司相中,顺德人自身的努力也颇为重要。顺德区委副书记、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主任刘怡在“会展经济 顺德有约”论坛上指出,顺德区政府对东方版“汉诺威”举办地——潭州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有两个定位,即首先是强调它的专业性,就是办一个工业会展;第二个就是引入国际管理理念。“在前期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全方位地吸收了汉诺威的建议。比如说地面的承重,一般会展场地的承重是每平方米5吨,但是汉诺威给我们提出要10吨,按这个标准能承接所有大型的工业展。这个标准目前在国内应该是最先进的,其他包括屋顶的透光、通风,地下管网的集中排线以及通风系统等也很关键。”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整个汉诺威的展馆,不管多大型的展览,其交通流量进和出都有很详细的指引,我们也借鉴了这个设计,可以说今天汉诺威的展会就是明天佛山的展会。我今天可以很自豪地说,在硬件和软件上,顺德都准备好了。”刘怡表示在一年以前顺德区政府就与汉诺威达成了一个名为“建设的秩序”的合作。
“按照这样的进度要求,我们必须要在今年的9月份之前完成展馆的建设,因为10月份我们承担的广东省珠江西岸装备洽谈会要在顺德召开,11月份我们有一个“互联网+”博览会。一开始,我们认为这样的进度是不可能的,5万平方米的展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建成。但是今天利用‘建设的秩序’,我也很自豪地跟大家说整个展馆的建设可以在8月10日全部完工。”刘怡说。
2.利用清晰定位 差异化发展会展经济
目前广州琶洲、深圳都各有一个体量非常大的会展,对于顺德加入其中到底是否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广东省贸促会副会长罗丙志等人认为顺德利用清晰的定位,形成错位竞争,当地的展览业会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路子,而且广东这样的制造业大省,也需要一个给国际大型装备制造业落地的空间。
与汉诺威签约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把东方版“汉诺威”办起来,并办好。目前在潭州国际会展中心所在的珠三角区域内,广州琶洲、深圳都各有一个体量非常大的会展,这三者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我一直认为,一个展馆、一个展览,能够取得成功,跟它所在的这个区域的工业发展是有直接关系的。珠三角地区,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制造业中心,在珠三角的最中心的地方,佛山制造业对广东制造业的发展,甚至对于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顺德发展工业会展业有非常雄厚的基础。另外顺德的会展跟汉诺威联手,就使得顺德会展业与世界同步,它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相信它会飞得更高。”罗丙志认为顺德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
罗丙志指出广东跟德国会展业的合作,之前也有一些,只不过之前广东企业参加德国的一些展览,属于参展的角色,但是真正跟德国会展巨头全面合作,顺德是打了头炮,“这一个头炮打得非常好。顺德在改革开放30多年间,在很多方面都在全国打响了头炮,这个头炮由顺德来打,我觉得也是应该的,比如广东很多专业会展为什么能够由顺德先开始,我觉得顺德是珠三角的制造业中心,珠三角以后也会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以后大家逐渐还是要回归到制造业为本的,也许我这个观点比较保守,现在国内大家都谈‘互联网+’,但是我始终认为,制造业永远是根本中的根本。”
“中国最早的展览会就是广交会,一直到现在还是中国‘第一展’,因此广交会的基础上派生出了其他各种各样的展览,都是模仿广交会的模式。但是顺德的展览从一开始就走出自己的特色,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创新。”罗丙志说。
既然是向汉诺威学习如何办工业会展,那肯定要先了解德国人如何办会展。“截至目前,会展业已经成为德国的龙头产业之一,它在全球都是领先的。作为一个整体来讲,全球如果排五大展会,德国有三个,如果排十大展会,它就有五个,这其中著名的有汉诺威、法兰克福、多赛尔多夫、柏林、慕尼黑,我们把德国的会展业作为世界标杆是恰当的。”汤拯以他跟德国人打交道的经验认为,德国人办会展的思路跟顺德人的思路很相似。“杜塞尔多夫我们可能都没有去,但是我建议下次可以去拜访一下他们,因为杜塞尔多夫所在北威州二战以后一度经济非常困难,或许我们对北威州不是太熟,但是鲁尔区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它是重工业和煤钢集合体,是曾经所谓的欧洲煤钢体中心,但是现在它的会展业发展得非常快。”
汤拯说他到杜塞尔多夫时,当地德国人直接跟他说,首先当地一定要有一个产业基础,才谈得上转型,即有的地方完全没有产业基础,谈工业会展就是天方夜谭,但顺德本身有自己很强的工业基础,可以发挥作用。“杜塞尔多夫会展是它的四大支柱之一,它转型得很好,当地会办一些与机械制造相关的展会,分春季和秋季展,实际上他们就是在原有的工业展览基础上做到专业化,把德国人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可能未来我们可以跟德国人一起来研讨,怎么做才能符合我们中国经济特点。另外我们也要考虑吸引海外专业人才和专业公司来参展,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会,顺德的工业会展经济模式会很理想。”
“我觉得顺德的思路和理念跟德国人是很契合的,第一有产业基础,第二想发展专业化、国际化,如果顺德这次很虚心地学习将会取得实效。德国人做事情跟中国人差别比较大,德国人在很多很困难的谈判或者是沟通前,会做很多调研,双方一旦建立起信任,他会不断地拉近和你的关系,最后大家成为一辈子的朋友。”汤拯指出,他个人非常看好顺德发展会展业,因为在中国很缺乏像顺德这样的开拓理念,尤其是这种专业的展会,要做国际化,把正确的合作方引到国内来,才会有非常好的市场、非常好的未来。
3.办工业会展是对“工业4.0”的有益探索
中国很多地方如今大搞会展经济,顺德虽然原来有尝试,但相对来说是后来者,但在吴晓波等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而且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光是广东的总人口就已经接近德国,利用会展将这一方面的潜能激发出来,就是不可估量的财富,所以顺德要抓住现代工业这个命题发展会展业,借助当地优质的工业基础,可以对“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计划做出有益的探索。
与其他地区新兴会展业相比,目前开始搞现代工业会展的顺德看似有些晚了,但是作为对会展业有深入研究的吴晓波认为,任何一个地方搞会展,只要依靠相应基础就能高速发展起来。“我的家乡杭州这两年搞了几个会展,比如电子商务博览会、电博会、世界互联网大会,是因为有一个阿里巴巴在那里,如果没有阿里巴巴的话,可能也搞不起来。此外,华为的技术中心、网易的技术中心都聚集在那一带,IT就会非常繁荣。周边上海搞的一些会展是跟航运、文化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的,尤其是文化产业是上海第一大产业,在去年超过金融,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基础所在。现在搞‘大而全’的会展是没有意义的。”
“制造业过去很多年已经被边缘化了,是因为整个IT业起来以后,制造业散了。但是过去两三年开始,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都开始把很多注意力重新回归到了制造业本身。我们一方面看到中国现在制作业存在转型的需求,外贸一季度数据最差,处在一个危机的状态中。另一方面大概方向大家看到了,但是路径没找到,走到那儿都不知道。”吴晓波笑称这次带了150人参观团来汉诺威工业展,在这个2013年就提出“工业4.0”的城市,结果大家看了两天是一头雾水,就连给他们讲解的德国人,也是说不清楚。
“因为工业2.0、3.0、4.0不是一个替代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如果你没有生产线的精细化管理,你就没有自动化,就没有4.0。这个方面有很多点,从供应链开始,到精细加工,到设备,到机器人,到人工智能,制造业和软件的发展又处在一个互相交集的过程中,这个时候很多东西需要看到榜样,看到标杆。”吴晓波指出,汉诺威能够跟顺德有那么密切的合作,他们也是看到了中国制造这个基本盘,毕竟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是中国。虽然与美国、德国、日本相比,中国有些方面很落后,但有些方面中国的势能和潜力最大。“因为我们人口最多,德国8000万人口,只相当于广东省人口总量,况且中国超过8000万人口的省份就有6个,还有1600万家中小企业,这些数据都是中国优势所在,在顺德办工业会展就是‘工业4.0’的一个观察站。”
吴晓波谈办工业会展是对“工业4.0”的探索,罗丙志则觉得顺德打造工业会展更多的是示范效应,即填补中国没有工业博览会的空白。“未来的各种展览,如果跟制造业、跟汉诺威这样的一些工业展览直接结合起来的话,它的生命力是非常强的。顺德首先出来跟德国,特别跟汉诺威这样的世界一流的展览公司联手合作,会对中国的会展业发展起到一个非常好的示范作用,而且一定能够走出顺德自身的一个非常独特的路子来。这个路子它实际上避开了跟国内的其他展览公司的正面竞争,它独辟一个比较好的发展路径,我想会引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
■声音■
顺德+工业会展的“化学反应”
拥有雄厚制造业基础的顺德,应如何与工业展会形成良性互动?
对此吴晓波认为顺德是一个中国制造的特别标板地区,早期香港资金的回流,乡镇企业的发展,使这里逐渐形成了块状经济,发展到今天。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建立在一个庞大的人口基础和外延发展的基础上,所以佛山也好,广东也好,这些年很困难的原因是原来的发展路径遇到了瓶颈,因为企业成本开始大规模提高,规模越大,可能竞争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
“去年我写马桶盖这个事情,之所以引起大家那么大的关注,是因为可能全世界最多的马桶盖、电饭煲的生产企业都在中国,但是中国的消费者就跑到海外去买这些东西回来。这也给中央、给理论界一个启示,我们的供给处在一个中低端的消费者市场里,中国中产阶级或者愿意花更多钱的高净值人群的消费品我们没有办法满足。当这个问题被发现以后,现在提出来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道理就很简单,我们要在未来几年淘汰落后产能,只要中国能够生产出高端的马桶盖、高端的电饭煲,我想没有一个中国老百姓会傻乎乎地愿意到国外去买那些东西回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变成我们的提升空间。”吴晓波指出,这两天在汉诺威展会中,他觉得国内企业要提供一个高品质的产品给成长中的国内消费者,这是非常关键的。
“佛山、顺德的老板们,当他们醒过来以后很好办了,我们提供高品质产品的过程中需要一些高品质的设备、一些高品质的制造理念,这个时候就跟‘工业4.0’的理念结合起来了,可进而与高水平的工业会展发生化学反应。如果我们还靠大规模的生产、靠成本优势,能够获得市场份额的话,这些老板们也没必要到这里来参观。”吴晓波坦言汉诺威会展1947年就举行了,之前很多年中国企业不来,是因为跟中国企业没啥关系,不需要它,当时中国只要把成本降下来就能够获得市场。现在因为老路走不下去了,所以中国人就来了。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罗湛贤 后方联动记者:尹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