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GIF图为你揭秘抓不到娃娃的抓娃娃机,以及它的发展历史
几经试手,结果都让你灰溜溜地离开。实际上,抓不到娃娃根本不是顾客的错。
钢爪的力道大小是可以通过改变电流大小而调整的,这项功能本来是为针对抓取不同尺寸、不同重量的娃娃而设定的,但是现在已经被衍生为商家挣钱的窍门,“因为你抓不到,我才能挣到钱。”
就比如我们每次抓娃娃的时候,刚刚抓起来的时候好好地,在上升途中,啪一下就掉了?那么,为什么总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呢,其实都是钢爪上的电磁线圈在作祟。
在开关打开的状态,线圈没有磁性,一旦电流经过电磁线圈,线圈变为一块电磁铁,铁芯就被吸上来,使得爪子闭合,做出抓的动作。如果保持恒定电流,线圈拥有稳定的磁场,钢爪的抓力也是稳定的。但是,厂家就没想让你把娃娃抓走,换言之,娃娃机的电流是变化的。并且,变化的时机能够让爪子在刚刚抓娃娃的时候有力量提起它,在提升过程中完美滑落。
抓娃娃机可以人工调控抓取率
如果游戏一直这样进行,自然没有人会再玩它了,商家可不希望看到这个结果。
为保证经营者利益,厂家的技术人员会帮助设置机台抓取概率,比如5 元一只的娃娃,“你可以设置抓10 次出一个娃娃,15 次、20 次都可以。”一台抓娃娃机可以通过调整电压控制手抓力度。一般有强抓力和弱抓力两种设置。如果是弱抓力的话,差不多50 次能中一个,最低200 次中一个。
抓取过程分为抓起娃娃和运送娃娃两个环节,这两段抓力可以分段设置,如设定强抓力为2 秒时,则抓到娃娃2 秒后转为弱抓力使娃娃在半空中不知不觉掉落,引起顾客连续投币再次玩游戏的欲望。
抓娃娃攻略
目前最成功的娃娃机玩家的吉尼斯纪录保持者是日本人中岛尤佳。他总共从娃娃机里抓取过3500个玩具熊。
还专门出版过娃娃机攻略,他的成功秘诀包括,仔细观察娃娃布局,用钢爪边缘推动,将其挤入洞口,瞄准娃娃边缘,让娃娃因为抓取动作造成的震动掉入洞口等等。但即便你是这样的奇才,商家依然有治你的办法,亏本是不可能的。
下面这款娃娃机可以设置自己所能接受的最大支出限度,比如商家设定支出百分比为33%。一旦系统发现这一比例超过33%,机器就不再接受玩家投入。
抓娃娃机最初曾被用于赌博
抓娃娃机最早出现于20 世纪初的欧洲,当时有工匠以挖掘机铲子为灵感,利用齿轮机械驱动制作了的小型挖铲装置,成为可供孩子们操作的糖果贩卖机。后来运营商们发现,如果把机器里的奖品换成钱币就成了赌博设备,于是“爪形抓奖机”被大范围用于赌博,在1951 年遭到法律明令禁止。50 年代后半期,这种爪形抓奖机从欧洲流向了日本,1965 年,第一款日产机台诞生,这段时期机台内都是各种小点心。
1984 年,“UFO 娃娃机” 诞生。这一系列产品最大的特征是一改以往的抓奖机的小型化,框体体积巨大配色抢眼,即使身处游戏厅偏远角落的位置也能被显眼的框体吸引过来。操作方式也采用视频游戏的按键模式,两个按钮分别控制爪子的横向和纵向移动,确定好位置后,按抓取键让爪子自动下降,抓取,回收,玩法简单明了,老少咸宜。抓奖机以毛绒玩具做景品始于80 年代后半段,直到1990 年。
更为有趣的是,在日本,抓娃娃机里面不仅可以摆放毛绒玩具,还可以摆放龙虾、螃蟹、洋葱等供玩家抓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