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大荔·书家名家】雨夜探访画家李拙

李拙的书法四条屏
早年,李拙辗转于合阳大荔,与我和大荔籍知名诗人怀北创办关中诗社,出版《太阳河诗报》。记得我们仨好友谈及曹植的七步诗,李拙不屑一顾地说:“曹植七步为诗,那算不了什么,我可以指物为诗!”说话间,我忽然指一物,他略思三两秒,即刻成诗,脱口吟诵,且对仗工整,立意奇巧,主题深远,气韵回荡。
在我的记忆中,李拙有两首诗词堪称一绝:一首回文诗是《咏华山》“天接峰顶峰接天/山间云绕云间山/满池天水天池满/险峰西岳西峰险。”另一首是以偏旁部首称著的七言诗《春雪》:“雪零霾雾露霄霜,/梅树横枝松柏枊,/峰岭峥嵘崕峻峭,/胭脂腼腆腴肝肠。/沙沿洲渚潮浑没,/花落芳菲芜荫藏。/熣灿烁焜煇炫耀,/坡增坎坷塌堆墙。”
李拙倾心于书画研究,在西安书画圈浸染八年,后在北京宋庄磨砺十余年,终修得正果。他自幼受中国文人画风影响,喜以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其诗文清逸豪迈,构思精巧,气势恢宏。他的画作,大多落款都写有自己创作的诗词。李拙还对剧本创作、金石篆刻和文物鉴藏等领域都有令人惊喜的造诣。
二十年前,我国著名书画家吴三大先生看到李拙画的竹子时,尤为惊叹,欣然提笔赞其曰:“李拙写竹,自得古法,天然成趣,有板桥之风,舒拓放荡,不拘一格,才人是也。”
谈到举办画展,李拙非常自信地说:“近年来,我曾受央视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以及北京、甘肃、宁夏等十多个城市邀请,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反响还行!”
我以前也知道,他曾为中国书法函授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教育学院客座教授、润狄国画院院长、《国画论坛》主编。曾被中国函大陕西书画培训学院聘为教授、被郑板桥纪念馆聘为艺术顾问。受西安外院之聘先后为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留学生教授中国书画,为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应复旦大学之邀请,数次赴上海进行书画讲座,受到复旦、同济、华东大学听众们的欢迎。其学术观点已引起中国画学术界的重视与再思考。书画作品两次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展出并被收藏。多次受邀为警备司令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作画,其画作入选多部辞书。
李拙腹有诗书,心高气傲。多年来,他不参加任何级别的书画协会和任何学术组织,而是我行我素,追逐梦想,无怨无悔。他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勇于攀登,有一种“山高我为峰,原阔任驰骋,狂风不凌乱,昂首傲苍穹”的宏达气魄和凌云壮志。
海到无边天作岸。李拙先后组织过“长安书画家五人进藏采风”活动、“西安名家慰问坦克旅”活动、“京陕两地书画家联谊展”及“09黄山国画论坛”等活动。著有《李拙墨竹画法》《李拙题画诗选》《李拙印草》《李拙中国画集》《固本清源--中国画--找回中华民族文化的自尊》等。
聊到中国画,李拙美美地吸了一口烟斗,认真说道:“所谓‘笔墨’,广泛含义是指‘诗文书画’。我们习惯于把构成‘中国画’作品的迹化元素,也就是国画作品中的‘筋骨肉气’,通称为‘笔墨’,它不仅仅包含那些‘有笔、有墨’的点线面,更包含那些‘抑扬顿挫’和‘干湿浓淡’的方圆、长短、粗细等等。所以说,‘笔墨是画家们的艺术语言,而不是某种特定的‘文字’。我们不应反对任何更优秀的新绘画形式来与国粹‘中国画’媲美,但我们应强烈反对一些后来者明明不符合‘中国画’的讲求却硬要攀附‘中国画’的名称。”
夜幕里,雨还在淅淅沥沥,我们倾听李拙讲着中国画,同去的李跃峰老师在给我们拍照,我忽然在想,照片里定格的探访李拙的场面,何尝不是一幅中国画呢?
编辑:梓茗
来源:记者采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