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城,面向世界的广佛标杆

发布时间:2016-12-12 10:05 来源:佛山日报

  

制图/罗灿

“没有速度的子弹打不死人”。

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从批复到动工只用了8个月。

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从奠基到首期落成只用了10个月。

广州大学城卫星城与12所高校“牵手联姻”只用了3个月。

步步抢先,步步为营。

自2015年6月抛出北部片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来,顺德以魄力与速度抢占先机,给予世界接连的“惊讶”。

11月26日,顺德启建广州大学城卫星城,致力在北部片区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区,率先开启新的“广佛周期”。这是面向世界的新顺德塑造开放先锋的新起点,也是助力佛山迈向万亿城市俱乐部、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新起点。

 

北部片区的历史时势

为何在北部片区一掷千金打造广州大学城卫星城,两个故事道出顺德的良苦用心。

第一个故事源自一张老照片。

在北滘美的博物馆挂着一张老照片:改革开放初期,“星期六工程师”骑着自行车从广州到北滘,前来还是乡镇企业的美的指导技术及生产。旁边还有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的一句话:企业宁愿少赚一百万,也不能流失一人才。

上世纪90年代,美的有了第一位化工博士,成为全国首家引入博士生的企业。如今,美的成为广东千亿强企,位列世界500强。

第二个是关于顺德党政代表在长三角考察的故事。在杭州余杭区,“可怕的顺德人”受到了“惊吓”——余杭五年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800余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86名,“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115人,2011年到2015年,未来科技城技工贸总收入从203亿元上升到1539亿元; 税收从11.7亿元上升到104.3亿元。顺德有没有“国千”人才,当时,随行的考察团成员竟无人能给出确定答案。

一正一反两个故事,映射顺德新一轮发展的急迫焦点——高端人才。

随着一批高速路网、轨道交通投建启用,顺德开放型城市格局已经打开。在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区邦敏看来:开放获得资源,创新赢得未来,人才决定大局——“过去人才踩着单车来顺德,未来的人才坐着地铁来顺德”。

然而,无论是过去踩着单车的,还是未来坐着地铁的人才,他们来顺德的第一站都是北部片区。

在物理空间上,北部片区处于广佛都市圈最前沿,也是最有潜质打造成为国际化现代化新顺德的示范区。打开顺德北部片区空间布局及产业发展规划,当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轨道交通:包括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在内,未来将有10条轨道交通在北部片区汇聚,这里将成为顺德轨道交通最为密集的片区。而未来广州地铁7号线延至广州大学城,北部片区与大学城不过25分钟的通勤距离。

6月23日,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正式动工建设。在顺德主政者眼里,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仅仅是一个前奏,更深层的意图是人才与产业。“必须跟大学城发生点什么关系”——广州大学城卫星城的蓝图浮出水面。

兵贵神速。顺德主要领导耗时三个多月,逐一“攻破”广州大学城的12所高校,联手共建大学城卫星城,将顺德产业与南中国最大的智库链接起来,以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孵化双创项目。

可以预见,随着大学城卫星城建设启动,顺德将从物理空间开放进阶到产业经济化学效应。北部片区,人才结构甚至人口结构都将发生历史性裂变。

 

“4.0”版本的卫星城探索

“先机是抢回来的,成绩是干出来的”。这是区邦敏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的一句话。从教育医疗改革,到卫星城启建,当很多地方还在急功近利拼地价拼补贴时,顺德已经在拼生态拼品质。

站在全球视野,建造卫星城,顺德并非先行者。1919年英国规划设计伦敦周边的第二个花园城市韦林时,就采用了“卫星城”这个名称。目前,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均拥有卫星城。

经过近百年的演变,全球的卫星城不断升级。第一代是“睡城”,自身没有相关产业和设施,依赖于主城,有大量通勤族,靠房地产业和外来人口拉动经济增长。第二代卫星城是半独立式,有一定的居民在本地工作,有一定数量的工厂和公共设施。第三代是基本独立于主城,有就业机会,中心相对前两代卫星城较为现代化。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

顺义是北京众多卫星城中的一位佼佼者——卫星城“4.0”版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卫星城,与主城的关系是承接主城的功能外延,而非依赖主城而存活,其与主城的发展相得益彰。

顺义和广州大学城卫星城的载体北部片区有一定的可比性:顺义是北京的第一工业大区,北部片区是顺德的工业重镇;顺义有北京汽车、首钢冷轧等本地大企业,北部片区有美的、碧桂园两家本土千亿大企业;顺义的城镇居民大多在本地企事业单位工作,通勤人口所占比例很少,北部片区也大抵如此; 顺义有首都机场,有地铁联通北京主城区,未来北部片区也将拥有顺德最密集的轨道交通。

可以说,“4.0”版本的卫星城正是顺德建设广州大学城卫星城的起点,以顺德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对接广州人才与创新优势,把广州地铁7号线变成广佛人才线、顺德创新走廊。

未来几年,顺德、省教育厅、高校将共同推动广州大学城及周边高校人才、教育、科研、医疗等资源优势与顺德北部片区产业、政策、区位优势深度融合,在顺德北部片区重点建设大学城生活区、配套区、创业区三大功能板块,构建面向“高校+企业”的全生态链创业环境,打造宜居、宜创、宜业、宜游的新型城市组团。

 

胸怀世界的“顺德代言”

大学城卫星城之于顺德是一座“智库”,而非一座城。

当前,顺德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一种灼痛:外围,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平庸期,竞争日益惨烈;内部,一面是以美的、碧桂园、联塑等大企业为代表的顺企纷纷迈出了征战世界的步伐; 另一面则是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面临自主创新的重重困阻,转型突围进入瓶颈期。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对政府服务都提出了新的诉求——引才、留才。

面对发展诉求,顺德急迫要做的就是企业想不到,或者是想到做不到的事: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为产业转型升级吸纳全球高层次人才。

大学城卫星城为顺德集聚人才、引入华南地区最大智库开辟了新路径。

善弈者谋势。志在全球的顺德,“野心”显然不止于此。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顺德,就必须塑造拥抱世界的开放顺德。大学城卫星城不仅仅是顺德链接广州资源的创新走廊,也可视为顺德从改革标兵向开放先锋跨越的“形象代言”。

12月3日,“智聚顺德·筑梦未来”系列高端人才洽谈会走进深圳,25家顺企以对标广深的行业薪酬待遇抢挖深圳IT行业的“人才墙角”。大学城卫星城登上推介手册,更是重点解读部分。

12月下旬,广州将举办2016年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顺德已经提前拿到一张“入场券”——11月23日,佛山市党政代表团到广州拜访,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在座谈上邀请佛山参加本届海交会。顺德将以展示为主,目前已提前组织了约50名海外博士参观顺德展厅。大学城卫星城也将亮相海交会的展示平台。

再回顾今年顺德的一些重大人才活动。4月,“一带一路”国际高端人才(项目)顺德对接会——广东省第八届“海外专家南粤行”(独联体专场)活动;5月,“智聚顺德协同创新”千人计划专家(项目)顺德对接大会;7月,顺德发布系列“人才新政”,成立了外国专家局;8月,2016百所高校双创人才顺德汇暨创新成果(项目)对接会;9月,成立留学生协会。

精准化、高端化、全球化,顺德以国际视野揽才的战略意图凸显无疑。由此可见,大学城卫星城,是顺德从物理空间开放到城市内涵锻造,打造全球招才引资洼地,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样板工程。

 

创新驱动的广东“金点子”

刚刚闭幕的佛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透露:2016年佛山的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600亿元左右。这一数据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媒体争相预言——万亿佛山即将到来。

距离佛山1600多公里的成都,2010年与佛山同处5000亿GDP起跑线。2013年底,成都构建“1个特大中心城市+ 7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骨架,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6.6亿元,领先佛山进入“万亿城市俱乐部”。统计显示,2014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

“众星拱月”的格局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效应值得深思。

大学城卫星城是顺德的,也是佛山的。它在佛山迈向万亿城市俱乐部的征程中又能肩负怎样的担当?

对内,佛山要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就必须集聚一批国内外领先创新科研团队和高端人才。

市委书记鲁毅强调,要以“三个舍得”构筑创新型产业人才支撑体系——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全力抓好人才工作。

顺德北部片区总面积230平方公里,约占全区29%;2015年 GDP总量近800亿元,约占全区31%;税收近150亿元,约占全区38%。以“三分之一的顺德”对接30多平方公里的广州大学城,是顺德“三个舍得”的生动实践。

对外,广佛同心参与全球竞争。当前,广佛两市已经达成共识,广佛携手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共同参与全球要素配置、产业分工和竞争。佛山正积极借助广州在交通、人才、对外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开启“四位一体”广佛同城新时代。大学城卫星城立足广佛共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区,可谓为“广佛同心”的先行标杆。

诚如区邦敏所言,打造大学城卫星城就是往开放格局装人才、智力和创新要素。区邦敏认为,当前广州提出要构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佛山提出打造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顺德以北部片区建设大学城卫星城,对接华南地区最大智库大学城,“这样顺德就获得资源,而广州的知识和财富又找到产业结合的空间。”

将广佛同城的内涵再往外拓展,大学城卫星城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一个创举。11月15日,省长朱小丹在顺德调研时,就称赞顺德建设大学城卫星城是引才留才的“金点子”。副省长蓝佛安认为,近年来广东坚持把高端人才开发摆在突出位置,支撑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大学城卫星城,是加快校企合作发展、打造人才聚集高地的战略举措、长远举措,开创了教育强省、人才强省的新局面。

(来源:佛山日报 记者:骆苏艳、黄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