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 中德大咖“论剑”制造业

发布时间:2016-10-21 14:52 来源:珠江时报

■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昨日开幕。

 

精彩观点
广东、佛山如何规划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如何向德国工业4.0学习,如何与先进制造业国家加强互惠互利合作,对广东乃至整个中国未来的制造业发展都非常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

我们做工业4.0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将生产自动化,而是要促进工业创新,让新的产品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出新的智能化服务,而智能化的产品也能够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工作。
——德国汉诺威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里克

德国在智能化方面是我们的榜样,美的跟德国企业有很多的合作,包括上下游的合作,美的计划在德国建立研发创新中心,希望跟更多的德国企业包括机构展开更深入的合作。——美的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

生产制造不再只是企业的事情,还包括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范式的变革证明人类的生产制造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这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秘书长王鹏

 

对话

10月20日下午,在佛山,这座致力于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城市,来自中德两国的重量级嘉宾齐聚在广东(潭州)国际会展中心,在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上,展开了一场制造业的巅峰对话,带来最前沿的思考。

佛山,中国制造业大市,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五,它位于“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内,是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代表之一。德国,一个老牌的制造业强国,工业4.0的策源地。中德在佛山“握手”对话,犹如华山论剑。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大会上所言,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佛山是制造业重镇,在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上,佛山和广东如何规划落实中国制造2025计划,如何向德国学习,对中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区邦敏出席了大会。

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潜力无限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常态下,要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认为,在此背景下举行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话,非常契合当前中德两国合作的实际,必将促进中德合作向深度迈进。

周济认为,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实质发展恰好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中德两国在制造业,尤其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中德两国要共同迎接新一轮工业革命,共同推动新一轮的工业发展。

“今天我们生活在数字化时代里,这是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工业生产也完全不同,这是一场科技革命。”前民主德国政府总理洛塔尔·德梅齐埃博士也认为,制造业在中德两国都至关重要,在这场科技乃至工业革命面前,双方的合作潜力无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工业强国,德国非常注重将未来制造业与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趋势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尽管术语有点不同,但在核心上都高度一致。”国家工信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莫玮认为,此次对话是落实中德合作纲要的内容之一,中德双方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中德产业界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制造业的合作,这种合作将给两国带来新的机遇。

“我们将利用大会这个平台,进一步发掘中德两国产学研用各方面的合作机遇,推动中国制造与德国品质握手,促进佛山制造与德国制造融合。”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蔡家华指出,作为中德合作的积倡导者和践行者,佛山将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佛山担当“中国制造2025”重任

佛山,作为中国制造业之城,以制造立市。近期,全国上下现在都在关注房地产市场,市委书记鲁毅在接受新华社、央视等中央主流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业持续承压的背景下,佛山仍然并将继续深耕实业、厚植优势,着力加大制造业投资,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对佛山在制造升级中的担当,周济表示赞许。“广东是中国的制造业大省,佛山是中国的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基地,基础非常好,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我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很大提升空间,所以佛山、广东如何规划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如何向德国工业4.0学习,如何与先进制造业国家加强互惠互利合作,对广东乃至整个中国未来的制造业发展都非常重要。”周济对佛山寄予厚望。

佛山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机械、装备、家用设备、陶瓷建材、金属加工等传统优势加工产品保持着持久的魅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近年也迅猛发展。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佛山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两岸四地城市中排名第11位。

“作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坚持以创新驱动战略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以智能制造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努力打造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蔡家华表示,为了更好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机对接,佛山力推机器人应用“百千万工程”,并启动建设全国机器人集成运用创新中心,努力掌握智能制造的主动权,推动佛山制造整体提升。

蔡家华表示,今后在吸引德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优秀企业到佛山开拓市场的同时,也将鼓励本土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与德国等欧美国家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在昨日下午的大会上,中德工业服务区和美的集团分别被授予“中国智能制造灯塔园区”和“中国智能制造灯塔企业”牌匾。灯塔行动是工信部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寻找在智能制造领域有创新力并取得不俗业绩的示范企业和园区。

    

对话碰撞

德国产学研结合的经验值得借鉴

中德两国相继制定了工业4.0计划和中国制造业2025,但中德两国制造业的起点毕竟不同,两国专家如何解读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两者的实现路径是否会有差异?

“工业4.0在德国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德国整个国民经济的20%是靠工业去支撑,我们工业所占的比重是有点不大一样,但在今后的十年里面,如果我们把工业4.0做得好的话,它能使我们德国的工业产出增长8%,这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收入。”德国能源署有限公司总经理克里斯蒂娜·哈费坎普还认为,人们对工业自动化有误解,这种自动化不但不会使得旧岗位流失,还将会产生新的岗位。

“在互联网发展方面,我们与全球强国有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不大,然而,在制造领域,这个差距却很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认为,目前德国在实施工业4.0,我们大致在德国的2.0到3.0之间。我们要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制造工业4.0的示范和试点,为将来的智能制造进一步积累经验。

“中德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合作的领域很多,完全可以实现互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是生物医学材料和医疗器械领域的专家,他介绍,中国近年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非常快,但德国却走得比较早,这使得双方无论是高校间、还是企业间的合作领域都非常广阔。

 

工业4.0要补上数字化这一课

“我们做工业4.0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将生产自动化,而是要促进工业创新,让新的产品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出新的智能化服务,而智能化的产品也能够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工作。”德国汉诺威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里克表示,虽然现在有很多企业在做智能制造的工作,但实际上,我们还处于工业4.0的初始阶段。未来,该研究院将在佛山设立一个分部,通过分部的设立构建起中德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两国制造业发展。

“智能化的前提,核心的一点是实现企业内部端到用户端的数字化,包括实现从供应链端到研发,到制造,到物流,再到销售端这一整个系统的数字化,这方面我们有一定的进展,但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怎么来集成,怎么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进行优化,这还是在比较早的探索阶段,有很多需要做的事。”美的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表示,德国在这方面是我们的榜样,美的跟德国企业有很多合作,包括上下游的合作,包括友商的合作,美的计划在德国建立研发创新中心,希望能够跟更多德国企业院校包括一些机构展开更大的合作。

“没有数字化,就没有智能化,国内企业需要补上这一课。”段正澄支招道,德国政府对待产学研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在进行产品研究开发时,企业出一部分钱,州政府与联邦政府都会支持相应的研究经费,促进企业产品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另外,德国的基础研究与理论研究到产品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这种方式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制造挑战与机遇并存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巨大,中国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也遇到了增速下滑的挑战,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秘书长王鹏认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主要是范式与逻辑的变化。过去的人口红利消失以及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是其中的要素的变化,这指的是逻辑上的变化。

更大的变化来自于范式。王鹏认为,传统的生产范式是大规模、集中式、同质化、单向度,而未来的生产范式是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可能会出现单件制造,同时,用户会全程参与生产制造过程,生产制造不再只是企业的事情,还包括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范式的变革证明人类的生产制造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这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但中国也面临巨大的机遇,也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王鹏认为,中国有接近14亿人口,中国有可能通过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需求的结合,这两个本来是矛盾,但是我们希望把它能结合起来,两者结合就是我们的独特优势。中国有望借助这一独特优势在全球率先实现发展模式变革,成为制造强国。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丁志强

图/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