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热潮下的顺德职教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7-02-27 09:54 来源:佛山日报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曾引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风向标的顺德,陷入“脱需”之痛,正掀起新一轮产教融合探索。

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加速技术人才结构的爆发性升级。鸡年新春顺德的几场招聘会中,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持续增长趋势。

市委书记鲁毅多次提出,落实培育工匠精神,关键在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这是佛山制造业大市迈向制造强市、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征途中对职教改革的强烈召唤。

被列为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顺德,响应时代号召,打响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攻坚战,启动职教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致力打造支撑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产业升级的技术人才体系,为珠三角乃至全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型“投石问路”。

 

产教共荣成就“顺德模式”

在3个月前举办的中国幸福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衡量生态投入与人类发展》。其中,佛山现代职教体系因推动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被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良好实践案例写入报告。

报告指出,佛山职业教育顺应产业发展需要,已经成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未来势必为佛山打造中国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这并不令人惊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佛山职业教育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政府与市场——中国经验》一书的重要篇章,而集中职和高职管理于一体的顺德职教,就是“最佳案例”。

改革30多年来,顺德凭借毗邻港澳的优势,承接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诞生美的、碧桂园两家千亿强企,涌现出家电、家具、机械装备、花卉等支柱产业,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百强区冠军。

“顺德强大的产业基础撑起顺德职业技术教育的高速发展。”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罗劲柏认为,工业立区的顺德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经济产业倒逼职业教育。经过数十年发展沉淀,顺德逐步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职教育为主体,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及岗位培训为延伸,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创立“顺德模式”。

回首来路,“顺德模式”建立得益于多次改革。从1992年开始,基于“一镇一品”的产业形态,顺德陆续统一规划、协调中职和普通高中的发展,要求每个镇街在办好一所普高时办好一所职高。1999年,教育部发文批准建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顺德拥有了全国仅有的两所区属高职院校中的一所。

在政府主导和资源配置下,顺德10镇街迅速建立职业中专学校,构建起顺德“一镇一校”、“一校一品”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开启了专业化、精细化职教时代。例如,龙江以中国家具之都打造家具设计和制造品牌专业。均安立足牛仔服装之都,设置服装设计品牌专业。

截至2015年,顺德共建有13所中等职业学校、15个校区、1所高等职业院校,中高等职校在校学生超43000人。其中,13所中职学校全部被列为省重点中职学校,9所中职学校是国家重点中职学校,3所中职学校是国家示范中职学校;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认为,顺德职教和顺德产业形成共生共荣关系,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先行者。

 

智造升级面临脱需之痛

时过境迁。随着经济产业形态的调整转型,缘由专业镇经济时代的“一校一品”办学模式已经难以支撑产业发展,面临供需失配之尴尬。

位于顺德的伟仕达电器实业有限公司,2016年投入1000万元实行机器设备改造后,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取得代之的是一台台机器人,一排排挥舞的机器手。“它们生产一个工件的时间从12秒缩短至6秒。”该公司副总经理何顺强说,员工虽然少了,但对员工技能要求却更高了。

这种机器代人的场景,如今在顺德厂区屡见不鲜。

智造升级热潮涌动,顺德企业日益感受到新型技工的短缺之痛。《2016顺德区技能人才需求报告》显示,顺德当下紧缺的新型岗位技术人才涉及精益制造、机器人安装与维修、3D技术应用、系统集成工程师、数控网技术及工业设计等领域。

该报告披露一组数据:在企业对中、高职应届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中,中职满意度比例为:一般占57.75%,满意占10.56%,不满意占6.34%。高职满意度比例为:一般占64.79%,满意17.61%,不满意1.41%。

“当前企业对于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评价不高,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和企业所需人才要求不匹配。”顺德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专家团队分析,伴随着顺德产业转型升级,技能型人才培育结构进入调整期。

顺德区教育局高教职教科副科长周凉凉认为,产教融合对接机制与校企合作制度尚未完善是导致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供需失配的最大原因。

“企业技术型人才短缺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非常渴求有经验的技术型人才。”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洪波感慨,机器人行业最缺乏调试、安装等技术工种,而中高职应届毕业生往往无法胜任此类技术工种。

一线员工技术不达标,应届毕业生用不上,企业陷入了招聘难窘境。“全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如此,这是目前顺德职业教育发展与企业需求的矛盾。”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苏顺兵认为,伴随着产业不断转型,企业机器代人、智能化自动化装备推广,精益生产、柔性生产及个性化订制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化加工。企业更需要具备制造装备、自动化、软件工程知识背景的高度复合型中高级职校人才。

顺德区教育局局长闵乐萍坦言,顺德原有的“一镇一校、一镇一品”职业教育已开始脱离当前顺德产业转型升级轨道。办学层次低、教学课程滞后、专业同质化、学生缺乏实操经验等短板是导致应届毕业生与企业脱节关键所在。

“企业用人需求与职校脱节,职业教育无法与新兴产业同频共振,这是全省乃至全国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李海东看来,职业教育体系如果未能相应调整和变革,不仅不能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还将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倒逼下的校企实验

顺德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与企业转型升级的协同矛盾。

2013年,顺德率先在全市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陈村职业技术学校与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探索校企融合路径,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与企业进行“零距离接触”。科达洁能不仅成立了“现代学徒制”工作组,还派出企业工程师和职校教师建立教学讲师团队伍。

三年来,陈村职校机电专业共有4批次174名学生接受该模式学习,学徒实践的岗位涉及数控车、电工、工业机器人应用等12个工种,学生考核合格并转正留企的学徒中月均工资最高达8000元,最低有4000元以上。“现代学徒制培养确实为企业提供了新鲜、适合企业的新血液。”苏顺兵说。

为了从供需关系上建立倒逼机制,顺德于2014年建立第三方评价系统,选定模具制造、汽车维修、酒店管理3个专业试点,委托顺德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会联合相应的行业协会对毕业生进行考核。

然而,零星探索无法推动整个教育体系匹配跃变。几年来,顺德尝试“订单式”、“冠名式”校企合作探索,以期借助校企合作打开现代职教新局面,但最终无法扭转“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

“现代教育体系需要从机制体制上进行创新变革才能实现真正突围。”李海东分析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校企合作由于双方利益不对等、目标不一致、动因不相同而往往停留在松散的参与合作阶段,难见成效。

一场更为广泛深刻的职业教育改革由此催发。

 

改革探路反哺产业经济

“开放获得资源,创新赢得未来,人才决定大局。”开放顺德格局已成,片区战略势如破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区邦敏吹响人才强区的冲锋号。

“教育不仅是培育人才,也是为产业服务。”闵乐萍说,过去“一镇一品”的中职学校定位是为当地镇街服务,时至今日已不符合全区产业发展需求。今后从机制体制创新着手,全区一盘棋统筹职教教育资源。

2016年底,顺德发布《顺德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起步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打破“一镇一校”建立“一片一团”职教格局,组建四大职教集团,提升教育质量助力经济发展。同时提升办学层次、加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这意味着,顺德职业教育改革探索由镇级上升为区级统筹,集团化办学将从基础教育延伸至职业教育领域。

“例如统筹北滘职校、陈村职校、陈登职校资源,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建设会展服务、智慧家电、智能楼宇、商贸物流专业群,打造以会展和智能家居为主体的办学特色。”闵乐萍介绍,组建职教教育集团将依托顺德产业布局,以服务企业服务经济为出发点。此外,将借片区产教联盟打破校间壁垒,以专业整合改变重复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顺德区教育局提出截至2021年,建设10个以上覆盖全区重点产业的跨企业综合实训中心的目标。跨企业实训中心是指将实训中心从学校转移到企业,由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出资打造实训平台,在学生实操学习过程中满足企业日常生产需求。“实训即是生产,生产就是实训。这有利保证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周凉凉说。

张燕生认为,开放、高效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佛山职业教育成功的内因,也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

探索正在路上。一直“以德为师”的顺德,在职教改革上也致力对标德国。顺德首个中德班于2015年9月在陈村职校正式开班,以培养机器人应用人才为方向,共招收23名学生。中德班采用“2.5+0.5”的学制模式,最后半年学生赴德国柏林等城市进行职业培训学习实践,考试通过后将获得德国权威机构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从短期培养质量观察,中德班的成效暂未凸显。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被世界公认为其制造业长盛不衰的秘诀。而佛山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正是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改革。李海东认为,德国的“双元制”职教体系扎根本土土壤,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配套营商环境和教育培养规则,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不要盲目被牵着走”。

反观国内,江苏在职业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前沿。江苏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同时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等方面,江苏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并取得显著成效。“顺德结合本土实际需求,在机制体制改革、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等方面学习江苏发展经验。”顺德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专家团队建议。

业内观察人士提出,相比教学模式的挑战,师资、生源等要素尤为迫切,顺德如何打造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前瞻思维的职教师资,是推进顺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基础工程和中坚力量。

 

(来源:佛山日报 记者:郑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