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的中国股东

发布时间:2016-09-26 09:37 来源:南方日报

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企业中有不少中国股东,图为该州经济促进局负责人正向调研组介绍相关情况。

中国公司2016年在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并购案之一是美的拟收购德国库卡公司。截至9月17日,美的要约收购关于巴西反垄断审查的交割条件已经获得满足。一旦各类审查通过,收购成功的美的将拥有库卡集团94.55%的股份。

“这是一个大手笔。”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德国、瑞士、奥地利主管合伙人孙轶向南方日报表示,投资库卡是许多中国公司、欧洲公司都想去做的,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企业成功。

此前,美的于2016年2月已通过增持方式成功晋升为库卡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这一举动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在孙轶看来,美的集团能够成为第二大股东,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也说明美的实力得到了德国公司的信任。为何中国企业要在德国实施并购?中国对外国企业进行的并购能够给双方带来什么?

“中国投资军团来了”

2015年8月,美的旗下的子公司美的国际控股公司成功参股全球顶尖机器人公司德国库卡,获得5.43%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的第四大股东。当外界还在就美的这一大动作议论纷纷之际,2016年2月,美的又增持股份接近1倍,成为库卡公司的第二大股东。美的的并购举措,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孙轶表示,投资库卡是许多中国公司、欧洲公司都想去做的,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企业成功。美的集团能够成为第二大股东,说明了美的实力得到了德国公司的信任,她觉得这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孙轶指出,“许多中国公司通过在海外的并购,想把原有产业链延伸或者进行转型。我们相信今后看到美的通过收购库卡及其他海外发展,将会成为一个集创新研发为一体的自动化集团。”

美的总裁方洪波坦言,在中国家电行业,他们在海外营收的比例最大,2015年美的出口占了总量的40%,达80亿美元。接下来他们还要去欧洲、美国,通过并购推动这两个市场的发展。

德国媒体对于美的的举动大呼“中国投资军团来了”。德国《世界报》在其发布的新闻中援引采访对象Ginkgo Tree Advisors咨询公司总经理Daniel Koller的说法评论此事,感慨中国投资者组成的庞大团队如今正在欧洲四处考察,以收购涉及工业4.0的企业。Daniel Koller说,“如今有很多中国企业正在搜寻并购目标,他们之前还从未在欧洲开展业务”。

在文章中,Daniel Koller还表示,中国企业带着资本来到德国,想使企业的业务更加多元化。加上中国政府已宣布,在2025年之前大力推进中国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这使得有很多中国企业在德国积极寻找涉及工业4.0的投资机会,美的集团入股德国库卡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绿地投资还是褐地投资?

孙轶表示,在他们服务的中国企业当中,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并购来购买现有资产,而不太愿意通过绿地投资的方式创造新的资产。所谓绿地投资,就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的一种外国直接投资形式,其中涉及厂房新建、人员招聘、管理层组建、供应链搭建等,等于进行一轮异地创业。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褐地投资,即对现有企业进行并购。

如今,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的投资都属于并购。2012年,潍柴收购了世界第二大叉车集团、欧洲第一大叉车集团凯傲;2016年4月,北京控股以约18亿欧元(企业价值)收购德国垃圾能源公司,再次刷新了中国公司在德国的投资纪录,这是中国公司对境外环保设施企业的最大收购交易。

孙轶介绍,从2005年开始,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并购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15年,中国企业在德国共有36桩收购投资交易,对中国来说,德国是最具吸引力欧洲投资地。

与数据呼应的是两种不同收购方式的媒体曝光率、社会知名度以及成本。在北京控股要收购德国垃圾能源公司的消息传出后,与美的参股库卡一样,引发了德国媒体高度关注。德国《商报》网站2月4日以《现在德国的垃圾由中国人焚烧》为题对此事进行了全面报道。

从媒体曝光度来看,北京控股对德国垃圾能源公司的收购的确是中国企业在德国最惹人注目的并购案之一,其为北京控股带来的品牌溢价不可估量,而这也是褐地投资与绿地投资相比的一个优势:投资人可以获得被并购企业所拥有的现有资源,包括知识产权、品牌等需要长期积累的资产。孙轶分析,并购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的确是最有效率和实际效果的一种投资方式,因为绿地投资需在当地配备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要对当地市场有极强的认知。所以,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的模式几乎都是并购。

中国企业的并购也并非一帆风顺。 安永观察到,最初中国企业过来之后,一般采取的方式是主权并购,希望第一笔下来就能把整个公司都买下来。但这种方式未能得到德国企业的赞同。通过探索,中国企业开始探索另一条路,即收购小部分股权,先进入德国市场、进入德国企业,然后慢慢了解德国企业的情况,一步一步地提升在企业中的股份股权。

“这样的道路,在我们看来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会更稳妥一些。”安永交易咨询服务经理钟俨说。

德国企业的“中国梦”

并购,并不是中国企业一厢情愿,而是中德企业之间的“你情我愿”。

钟俨说,她观察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小型企业,即使不是做直接投资,最起码也是在做中国业务。“这些企业有的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有的建立独资企业。德国中小型企业在中国开拓市场的意愿越来越强,而在中国有投资的企业相应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钟俨说,目前,安永在德国也接触了一些各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他们几乎都有在中国投资的考量,大家都知道中国是重要的市场,如果在这个世纪任何一个企业忽略了中国这个市场,从前景来讲,肯定不可能在全世界更好地站稳脚跟。

但钟俨也指出,对于德国的中小企业来说,虽然有投资的意愿,但确实存在一些文化、语言以及法律法规上的沟通困难。因不像大企业,本身有人才、知识以及合作的咨询公司,中小企业如果单独到中国去开拓市场,运行起来困难重重。所以德国很多企业愿意寻找中国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在中国运行良好、与政府沟通良好的企业,一起开发市场,对他们来讲这也是一个发展方向。

以安永所在的巴伐利亚州为例,目前,巴伐利亚本地至少有超过2000家企业与中国各地有业务往来,部分企业已在中国开设工厂或建立代表处、分销点。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德国,目前中国企业的并购风潮已席卷全球。全球知名咨询机构普华永道4月2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全年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为346宗,较上一年增长41%,交易金额达到551亿美元。就投资目的地而言,欧洲等成熟市场仍然是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的最重要目的地。

孙轶表示,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并购从2005年开始进入上升阶段,特别是在2015年,中国企业在欧洲共有179个并购案。其中,德国蝉联冠军,第二名是英国,之后是法国、意大利。2015年中国企业在欧洲最大的并购案发生在英国,是由和记黄埔完成。

2016年一季度,中国企业的并购再创新高。普华永道在报告中指出,在2015年交易总额创下历史纪录的基础上,2016年一季度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为115宗,交易金额达到826亿美元,是2015年同期的两倍。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胡智勇 张培发 蓝志凌)